 前言
 
 前言
 元吉造物,伴你一路
 
  
 古典家具
 GuDianJiaJu
 
 “随方制象,各有所宜,宁古无时,宁朴无巧,宁俭无俗”,明朝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谈到家具设计时如是说,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对于古朴大雅的追求。
 
 
 
 
 中国历史上不仅仅有文艺界“四大才子”,还有古典家具四大才情天纵的“设计师”。
 
 
 
第一位
 木匠皇帝 朱由校
 
 朱由校明朝第15代皇帝,史称“明熹宗”。尽管仅活到23岁,但由于他的创新意识,对明代的家具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朱由校在位七年,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木匠活的痴迷,把审美当作是一种心灵的畅适。
 
 
 
 明·熹宗像
 
 寝宫堆满了种种材料,以及锛、凿、斧、锯、刨等工具。从配料到上漆,他都亲自操作,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,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。
 
 
 
 明·缠莲八宝纹彩金象描金紫漆大箱
 
 朱由校干起木匠活来,根本不愿处理军政大事。
 
 太监刘若愚在《酌中志》中描述:“圣性又好盖房,凡自操斧锯凿削,即巧工不能及也。又好油漆匠,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、内官监办用……朝夕营造,成而喜,喜不久而弃,弃而又成,不厌倦也。且不爱成器,不惜天物,任暴殄改毁,惟快圣意片时之适。
 
 当其斤斫刀削,解服磐礴,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,或有紧切本章,体乾等奏文书,一边经管鄙事,一边倾耳注听。奏请毕,玉音即曰:‘尔们用心行去,我知道了’。”
 
 由皇帝牵头,大臣们也会投其所好,新式家具也流传到了民间,明式家具的传奇故事也拉开帷幕。
 
 
 
 明17世纪·黄花梨提盒
 
 
 
第二位
 家事显赫 文震亨
 
 文震亨在那个年代,是典型的“高富帅”,家世高、才情富、风姿帅。说他是官三代,因为他的爷爷就是“四大才子”中的文徵明。
 
 
 
 文震亨像
 
 文震亨的《长物志》堪称晚明时期的“生活美学指南”。书中囊括了诸多动植物以及日常器具的美学文化。
 
 当时的大户人家十分热衷于将自己的家里按书中所写的进行改造,将“雅”搬进自家门户。
 
 
 
 仇英《仿宋人图册》
 
 文震亨理想中的美学讲究“宁古无时,宁朴无巧,宁俭无俗”,同时代画家仇英的画作《仿宋人图册》中的书房正是如此。
 
 这种不求奢华但意境别致的审美理念对当时世人的影响颇深,也对明式家具的简练风格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
 
 
 
 明式博古架
 
 
 
第三位
 最拉风的秀才 李渔
 
 李渔虽是个失意的才子,但他在家具设计领域则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咖。
 
 设计、款式、雕饰、摆放等每一个细节他都乐此不疲地投身于其中,中式家具的风貌也因此大为改观。
 
 
 
 李渔像
 
 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一书中记录了生活中的琐碎乐趣,如因天气之寒热而发明了暖椅和凉杌。
 
 暖椅的外形类似轿子,下部装抽屉,内置炭炉,如此既不会产生过多炭尘,又能在冬日温暖全身。
 
 
 
 明·暖椅
 
 对于床榻的设计他也十分有心得,“床令生花、帐使有骨、帐宜加锁、床要着裙”的“十六字令”也被当时的文人争相模仿。
 
 他设计的家具总能显得那么独出心裁,百般巧思,“玩”意十足。
 
 
 
 明式·三屏风回纹罗汉床
 
 
 
第四位
 风流怪才秀才 屠隆
 
 屠隆出身布衣,考上进士后的他生活依旧清贫,尽管如此,他的精神世界却格外丰富。
 
 凭借其天纵才情与独到眼光,为明式风雅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 
 
 
 屠隆像
 
 其留下的《考槃馀事》一书,详尽记录了晚明文人的生活起居及文房器物等,是后人研究当时造物艺术与审美理念的重要资料。
 
 
 
 明·水草玛瑙黄花梨砚屏
 
 对于古代文人的“四艺”——焚香、品茗、挂画、插花,屠隆均有研究,这也令其在室内布置方面有了高人一筹的想法。
 
 屠隆还潜心打造“山斋”,“僮非训习,客非佳流,不得入”。一入中庭,即可赏盆景,看薜荔爬满墙面,“月色盈临,浑如水府”。走至近窗,还有几只悠游的金鳞,转身忘忧……
 
 
 
 明式桌案
 
 室内布置自然离不开家具,因此在《考槃馀事》中也记述有诸多设计精巧的家具,可一窥明代文人之造物艺术及其审美。
 
 
 
 明 ·活腿文案桌(叠桌)
 
 我们想要感受古人的这番雅致生活韵味,其实也不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