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阳气开始上升,日照增加,逐渐升温,雷雨增多,气温越来越高,白天越来越长,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。夏天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,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立,建始也,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这里的“假”,即“大”的意思,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。
《历书》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夏,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立夏后,日照增加,逐渐升温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。
立夏三候
一候蝼蝈鸣
蝼蝈,蝼蛄也,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,随着蝼蛄的鸣叫,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
二候蚯蚓出
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,当阳气极盛的时候,蚯蚓也出来凑凑热闹。
三候王瓜生
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。
立夏养生
《黄帝内经》: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
意思是:夏天的三个月,阴阳交合,雨水充沛,给果实孕育提供了最佳条件;人在天地之间,应该遵循夏季的自然规律:晚点睡早点起;不要厌恶夏天的炎热,因为炎热给我们北半球以及我们人体提供了充足的阳气,要不冬天我们怎么对付严寒呢;整个夏季都要有昂扬的斗志,心情愉悦,好像和心爱的人在一起;夏应心,应而不养则伤心。
立夏起居
夏日昼长夜短,故人也可以睡得少一点,晚睡早起。早起以升发阳气,白天则反而不容易困乏。晚睡则不应晚于11点。
立夏温度渐升,中医认为“暑易伤心”,“暑易入心”,因此立夏之日起,阳新是重中之重。午时应为“合阳”,此时应“少息所以养阳”。
“心主血脉”,“心恶热”,中午正是太阳高照,气温达到最高峰,也处于人体的阴阳之气盛衰转换之际,宜静心收敛神气,30分钟左右的午休就能达到养心的目的。
和冬天闭藏相反的是,夏天毛孔开放,所以要泄要散,要运动出汗,就像你爱的人站在外面,你就很高兴地想往外跑。出汗也可以把体内的邪气、污浊的东西往外排掉。换言之,不要整天躲在空调房里,不要多吃冷饮去镇压阳气,不要洗冷水澡。
如果能做到“志无怒”,适量出汗而使气机畅达不郁,则所有的能量精力用在对的方向上。春天所立之志,至夏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力,使生命如夏花般绚烂,这也是“使华英成秀”。
立夏饮食
立夏处在辛丑年二之气,火气偏盛,人体容易感受温邪二发生温病,如呼吸道感染、出血性疾病、皮肤发热过敏等疾病,同时由于雨水时有降落,人们易患湿热之病,饮食上应当从治心着手,以咸补之,以甘泻之,以酸收之。
也是就是我们立夏期间的饮食当以咸甜酸三味入手,比如猪肉、鸭肉、海带、紫菜、红枣、山药、乌梅、李子、杨梅。
但由于雨水时有降落,气候偏于湿闷时,有舌苔厚腻大便溏稀等湿气较重的症候则应当减少上述食物的摄入,增加健脾化湿的食物,如鲫鱼、鲈鱼、扁豆花、紫苏、薏苡仁,冬瓜、萝卜等。
疰夏在夏季见小儿和少年多发,是因为儿童脾胃较弱。而夏季湿热之气重,易客于脾胃,故多有脾湿的症状,除了力乏纳呆之外,多见便溏、嗜睡、胸腹气闷等症。
这种情况,我们就要治以清暑化湿,可以泡一些陈皮、荷叶、佩兰等芳香化湿的茶饮,或者佩带香囊,同时多吃一些冬瓜、豆类、薏米等利湿的食物。
夏季多汗,心烦气躁,多有气阴两伤之症。气阴不足,也会出现疰夏的症状。孙思邈谓孟夏之月饮食当“增酸减苦,以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“,所以对于平日就气虚或阴虚的人来说,在立夏还不是很热的时候,适量吃一点酸的食物,比如喝生脉饮、酸梅汤等都很合适。
食疗推荐
莲子猪肚
原料:猪肚子1个,莲子肉50克,香油、精盐、生姜、葱、蒜各适量。
制作:先将猪肚子洗干净,莲子(去心)用水泡发,然后放入猪肚内,用线缝合,将猪肚放入锅内,加清水炖熟透;后捞出晾凉,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,同莲子放入盘中,将香油、精盐、葱、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。
功效:益气补虚、健脾益胃。
应用:脾胃气虚所致的不思饮食、口淡乏味、气短形瘦、四肢无力、消化不良、食后脘腹饱胀、大便溏泻、水肿腹水,以及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肝炎等而属脾胃气虚者。
沙参百合鸭汤
原料:北沙参30克,百合30克,肥鸭肉150克,精盐、味精各适量。
制作:先将鸭肉洗干净,切成小块;百合洗干净。将鸭肉与百合、沙参同入沙锅,加水适量,文火慢炖,待鸭肉熟后,加入少许精盐、味精调味,饮汤食肉。
功效:滋阴清热、润肺止咳。
应用: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不止、咳剧咯血、声音低怯、心烦欲饮、口咽干燥、神疲气短、舌红少津、午后低热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