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判断是否“受生”
这是一个新概念,指的“我(日元)”能够承受命局中其它几个字的生扶。这就有几个可能的结果:
受生:和我们之前的讲解一致,生我的五行,可以发挥其作用,对我起到生扶作用;
不受生:这种情况下,生我的五行,并不能起到生扶我的作用,较多的话,反而可以当成“克”来看待,一般2个以上的印枭,就已经会有克制作用了。这样的命局,帮我的就只有“比肩和劫财”,印、枭起不到帮扶的作用,还有可能克制,因此多半会是身弱的结果;
不太受生:这是前面两个状态的中间态,就是如果命局中印枭不多,是可以起到生扶作用的,但是如果过多,多出来的印枭,也不会有什么作用。这个状态确实需要经验和悟性,很难量化。
举个不恰当的类比来理解“受生”这件事
想象我们吃饭,正常“受生”的小朋友,吃下去就能长身体,对身体有好处。只有吃的极度多,才会吃吐,对身体造成负担,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“生多反克”,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况。但是,如果是“不受生”的小朋友呢,就像是刚做完胃部手术,完全吃不进去,吃多少吐多少,还有害身体,这个时候,所有吃的东西,都起不到原本对身体的帮助,还是负担。“不太受生”呢,则是有胃病的状态,少吃点没问题,但是不能多,稍微多点就会吐出来。
如何判断是否受生呢?如下:
对于甲、乙木日主,如果是生在亥、子寒月,且命局中:1)月令亥子水没有被明显克制;2)全局中没有天干或本气为火的地支暖局,则不受生。
解释一下,五行中仅有甲乙木为生物,对环境要求更多,因此代表大环境的月令,虽然为水,但在寒月,甲乙木仍不得生机,需要有火暖局,或者克制月令,压制寒意;
如果月令判断后没有不受生,则需要继续看日元有没有根。如果日主无根,则不受生;如果有根,需要看下是否为本气根,本气根自然受生;中气根和余气根,虽然也受生,但是就不太受生了,具体程度,与根在本气还是余气,数量多少,都有一定关系。
拿到一个八字,判断旺衰的第一步,就是先看下这个八字是否受生,明确印枭对于八字的作用,在进入后面的判断。
02
综合考虑合、冲、刑、害等的作用
前面讲过了天干、地支除了生帮克泄耗之外的几种常见的关系,其中,合、冲、刑可能会带来一些五行性质、强弱的改变,而害会影响到合、冲的关系,因此在判断旺衰时,需要关注。
这里面还要结合流年大运,因为比如合的关系,能够合化,可能来自于流年大运的引化,本来不能合化,流年来了个天干后,化身透干了,则可能合化成功,随之而来,命局整体可能都会发生变化。
这几种关系,前面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具体的使用,需要在非常多的实践中不断熟悉,这里为了方便大家有个直观的感悟。
举个例子
下面的八字,直接拿五行来看,日主戊土有根,受生,巳火生己土、未土,同我;但毗邻的辛金耗戊土,坐下寅木克戊土,年柱癸亥干支通根,力量强,耗土,因此直接看身偏弱。
考虑到戊癸合化火,化神火有巳火本气根,月令未土藏己、丁、乙,中气为火,本气己土不克火,月令能够起到引化的作用,能够合化成功。
合化成功后,日元仍以戊土算,但戊、癸土气、水气化为火,削减了原来水的力量,大大提升了火的力量,火生土,八字转为身强无疑。
03
八字作用路线
在完成了五行力量的变化后,回到最基础的五行生克关系。
八字中五行的生克,需要秉持“横平竖直”的作用路线。
首先,竖向同一柱的天干地支相互作用,按着之前讲的生帮克泄耗发生力量的变化(八字系统入门(1-3节):搞懂四柱、八字、五行);
然后,横向上,天干与天干作用,地支与地支作用,产生力量的变化。其中相邻的两者,力量变化如正常生克,隔一柱,力量的相互作用减半,各两柱再减半;
最后,经过了如上的作用之后,同样按照横平竖直的路线,作用于日元。这里需要注意,月令的对日元虽然没有直接的作用路线,但月令更像整体的环境背景,除了通过影响月干、日支影响到日元外,本身也能够对日元产生影响。
至此,我们可以比较周全的判断出命局的旺衰,难度相比于打分法,大大提升,而且非常依赖经验,但因为考虑周全,只要经验积累起来,就能够看的非常准。
04
确定旺衰的窍门
一些比较难确定身旺、身弱的八字,需要根据具体组合来判断,尤其很多偏中和的八字,十分微妙。
因此,不能明确旺衰,也是很常见的,建议大家采用下面的窍门,和命主去验证一下。在我看来,这完全不丢人,心里没底胡说八道,才叫丢人。
验证的方式很简单,我和一些私下和我交流的粉丝也讲过。
当命主比较中和,难以判断旺衰时,我们可以去找一些比较特殊的流年,比如干支一气都是一个五行,最好大运也能对这个五行有生帮的作用。这种情况下,流年进入命局,因为五行力量纯粹且强劲,一定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作用。与命主去确认一下,这一年流年所代表十神相关的方面,是发生了好事还是坏事。如果是好事,说明这个五行多半是喜用的。我们再来通过这个五行与日主的生克关系,如果生帮日主,说明日主身弱。依次类推,反之亦然。
这样,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的去判断旺衰,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做法。